媒体视角
上海助学新政强化育人内涵
助困从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 受助学生共计44万余人
2008年1月15日《中国教育报》
 


  本报上海1月14日讯(记者 沈祖芸)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在为学生经济解困的过程中,积极探索“资助一个学生,规划一个人生,解困一个家庭”的职业发展模式,取得良好效果。今天召开的上海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会议,要求各高校像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那样不断创造富有特色的帮困育人模式,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帮困资助从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
  据悉,今年上海将成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市、校、院系各层面的资助工作机构,着重提升“帮困育人”实效。在加强财政投入,充实资金,扩大资助力度和多元资助方式的前提下,上海高校将按照学生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困难情况设计个性化的资助方案,将输血型的无偿资助向低年级学生倾斜,而高年级学生则以造血型的有偿资助和以培养能力为目标的资助形式为主。今年,高校的资助重点不仅是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经济资助、物质支持和社会实践活动,还要为他们提供技能扶助、文化补给和职业生涯指导,培养实践、创新、创业和就业等各种能力,同时还将进一步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勤俭自强精神,通过自身努力,借助各方支持,摆脱经济困扰,实现自我解困。
  记者从会议上还获悉,2007年上海实施了国家级、市级和校级共10大类奖、助、贷、勤、补、减资助项目,受助学生共计44万余人,资助总金额达6.68亿元,一个“政府主导、高校主体、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资助格局基本形成。
  2007年上海在健全和完善多元资助格局过程中呈现三大明显变化。首先增加了资助方式,在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和励志奖学金的基础上,增设上海市奖学金和赴艰苦地区就业奖励金,追加了国家励志奖学金额度;根据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情况和品学表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奖励、奖励资助和资助三种方式。其次,上海提高了资助力度,增设的上海市奖学金为每生每年8000元,并规定在国家下达计划的基础上,每年增加2000名国家励志奖学金名额,国家助学金由国家规定的人均2000元提高到2500元。另外,上海还扩大了资助群体,实现了“学生群体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全市公办高校、民办高校以及成人高校中的普通班学生全部纳入了资助政策体系。

Copyright©2019 版权所有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沪ICP备19020926,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海路2360号 邮编201209
技术支持:信息技术中心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