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角
《青年报》2015年6月30日:京沪高校助力大学生创业“招数”多

2015年6月30日 《青年报》 A03版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周胜洁)创业不再仅仅是大学生解决生存的渠道,更成为他们追求人生价值的舞台。市教委副主任陆靖指出,在此背景下,如何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更好的机会和服务,是将来上海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点之一。同时,为真正有意向创业的大学生在校期间提供相应的教育资源和支持保障,也将成为高校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青年报记者发现,在京沪高校中,当下已有一些院校率先作出了探索与实践。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又有哪些值得沪上高校借鉴的地方?
  [相同点1:指导支持] 创业班、创业学院 普及创业教育
  早在2009年,上海理工大学就率先探索创业专业教育,开设了国内首个“创业班”及创业管理第二专业。首期“创业班”共有26名学生,有20名毕业生成功创业,3个项目获得了政府的创业基金支持,2个项目获2011年新创业达人总决赛全国百强。
  首期“创业班”毕业生段毅均回忆,和其他专业的同学相比,他们对书本上理论的理解不太一样。他花在课堂外的时间远远大于在课堂内,“上市场营销课时,老师提议我们卖些小商品,从此我们开始关注校内学生和老师们的需求,并随时改变我们的营销策略。”
  如今,段毅均和同伴正共同研发一款双轮自平衡远程视频互动机器人,能够通过iPhone、iPad的APP,甚至是web浏览器实现远程视频,并且可以遥控它突破距离限制。
  相关负责人表示,“创业班”将与时俱进,考虑今年新增众筹、“互联网+”等最新课程体系。
  而上海电机学院则每年开设创业夏令营,开展有针对性的国际化创业特训课程,并建立了权威的创业导师队伍,推广创业经营理念,聘请成功创业家和国家级资深专家,负责对创业项目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及“多对一”的创业辅导。
  除了“创业班”、“创业夏令营”的形式外,上海交大有创业学院,学院一方面向全校同学进行创新精神、创造理念和创业意识教育;另一方面培养部分有强烈创业意愿的同学成为大学生创业的“种子选手”,成为未来企业家。据悉,上海财经大学也将在今年7月中下旬成立“创业学院”,面向全校普及创业教育。
  和上海相似,在创业环境不错的北京,高校也在思考通过“创业学院”普及创业教育。青年报记者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团委处了解到,教务处、校团委等将牵头成立“创新学院”、“创业学院”,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全面服务,实现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快速孵化和健康发展。
  [相同点2:政策扶持] 算学分、定体制 助力学生创业
  过多的学时、过多的学分,让学生大学四年束缚在课堂纸上谈兵,这不是二工大这所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宗旨高校的办学目标。校长俞涛希望,从二工大毕业的学生,不仅手上要握着文凭,更要有一技之长。所以在今年9月新学期开始,二工大会将原本本科190分左右的学分压缩到150分左右,以为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进行创新创业学习和实践。
  在同济,目前,创业谷项目已被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将学生在创业谷的创新创业活动折算成学分,将教师辅导创新创业的活动纳入考核评价体系,激发师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热情。此举被认为将从根本上改变学校的创业教育生态。
  将创新创业纳入学分也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正在思考的一项支持政策,据悉,学校一直努力建议也在争取,将创新创业纳入学校的学分体系之中,同时建立健全休学创业的相关体制,为学生创业解决后顾之忧。
  [相同点3:场地提供] 创业谷、“创+” 学生创业有场地
  在如今的京沪校园里, 能聚集学生创业团队的场所不在少数。前年5月,同济大学投入300余万元将彰武路校区旧厂房改造成同济创业谷,如今已吸引全校28个院系超过400个具有“市场性、前瞻性、学科交叉性”的项目前来申报,通过评审考核,累计有4批111个项目团队签约入驻,近400名学生成为首批“创业谷会员”。这些学生有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覆盖了同济大学大多数的学科专业。已有超过20个项目通过创业谷推介平台,实现实体化运营,争取融资482万元。
  在二工大的校园内也有一条大学生“创业街”,配以专门的指导老师,帮助孵化学生的创业想法。目前,短短150米的“大学生创业实践街”内共孵化了14个学生创业企业。
  而背靠中关村的清华大学,也有属于学生的创业场地——“创+”空间。“创+”是由清华大学发起并全资支持打造的高校创业服务平台,成立于去年12月,通过公益性和商业化结合的投资方式,支持大学生创业。而“创+”空间就是其中一项为大学生服务的项目。
  日前,青年报记者也走进坐落于清华科技园D座B1层的“创+”空间,铭牌上写着“创业起跑线 青年创业空间”,面向走廊的玻璃墙上贴了五张海报,“创加沙龙”、“创加酒会”、“创加种子”等活动均服务于创业。目前入驻空间的学生创业团队已经有100多支。
  而在北航,位于校园北门则设有“冯如”学生创业中心,面积有200平方米的中心内放置了办公桌、沙发、会议桌、转椅等。北航“冯如”学生创业中心主任丁瑞云介绍说:“在北航柏彦大厦,我们还有一个1500平米创新创业场地,只要评审合格的团队,第一年基本以免费形式入住。现在入驻的学生团队有50多支。”
  原始链接:http://app.why.com.cn/epaper/qnb/html/2015-06/30/content_260934.htm?div=-1

党委宣传部

Copyright©2019 版权所有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沪ICP备19020926,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海路2360号 邮编201209
技术支持:信息技术中心 意见反馈